姜虹伊,女,汉族,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软件工程学生党支部书记。2019年获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其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一、勤学善思,潜心做职业化专业化的奋楫者
“我喜欢辅导员的工作,因为在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中,我发现我真的热爱学生工作,有太多时候辅导员就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辅导员的点滴关心会成为他们未来前进的巨大动力,也会让我充分实现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我是真的不会也不愿离开学生。“这是姜虹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严抓学风促自律。为保障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姜虹伊同将新生入学后的10月份定为学习筑梦“微课堂”宣讲月,由“学习筑梦宣讲团”走进晚自习开展入党启蒙教育,抢占思想阵地。11月份定为学业指导“微课堂宣讲月”,由成功考取研究生和专升本的同学走进课堂,分享学业道路上的成功经验。12月份定为诚信教育“微课堂”宣讲月,由专业第一的学生和获得“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同学走进晚自习进行诚信教育,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来引导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学风,增强自律意识。疫情期间则通过“云方式”摸排清1826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出行情况,并迅速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异常情况随时报”三报制度的落实工作。同时通过“云端班会”、“云端家长见面会”与学生及家长实现“云见面”,关心关爱学生居家生活、学习情况。
立德树人抓思想。姜虹伊同志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落实场地设施和平台建设,全力打通线上和线下阵地深度融合,在办好学院“CIT计工青语”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协助创立《CIT计工青语》院报,坚持每月一期发送至学生寝室和教师教研室。截止目前,学院共出版12期院报,累计发放6000余份。“真是太感谢了,每次收到《CIT 计工青语》小院报,我们就能更及时掌握学院的各项动态。”在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每月都会收到学院派送的院报。如今小小院报已成为学院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架起师生沟通桥梁的重要渠道。同时姜虹伊同志负责辅导员+团建、辅导员+ 就业与生涯(规划)工作室两个,带领相关学生干部和各层次骨干组成工作室团队,收效良好。
志愿服务暖人心。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姜虹伊同志为疫情防控一线值班医生以及民警送去亲自熬制的红糖姜水,希望能在寒冷的冬天为工作人员带去一丝暖意。同时带领学院12名党团员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团体的号召,踊跃参与到了抗击疫情的志愿行动中,他们用自己的平凡奉献书写着抗疫第一线“党旗团旗共飘扬”的感人故事。疫情期间,姜虹伊同志组织计算机学院学子们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编词编曲并录制了原创歌曲《绿洲》MV,用声音的力量应援武汉。同时组织学生党员们一道录制了助力视频,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在师生中广受好评。
二、丹心蕴智,用心做讲方法求创新的探索者
姜虹伊同志结合学院工科学生特点,依托学生党员群体、学生干部组织、退伍大学生构建了“三维立体化管理”模式,努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并结合实际探索出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机制创新。她带领学生党员、团员成立的三届“学习筑梦”微课堂宣讲团成员,承担着“两宣讲,三走进”的任务。截止目前累计宣讲团共宣讲100余期,受益人数5000余人次。监督学生会主席团落实好《学生会主席团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学生干部想事干事的能力大为提高。
她始终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学团干部工作推进会,持续推进执行《计算机学院学团干部及部门考核实施细则》,坚持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实行量化考核,设立“月度星级干部”和“星级部门”,有效调动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姜虹伊同志协助学院带领退伍大学生组建了三届“八一兵舍”内务检查队。自“八一兵舍”成立以来,退伍大学生充分大会监督、检查、指导作用,用他们自身优秀的律己精神和表率作用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增加了退伍大学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2021年开学初,姜虹伊通过对2021届毕业生开展就业意向摸排调研时发现,学院有近150人有考研意向,有95人想寻找计算机专业类相关工作,有10名同学表示打算积极就业但没有途径等。对于就业方向明确的毕业生而言,朋辈教育的成功更有说服力,更有信服力。为此,姜虹伊分别邀请已经成功考研和就业的校友回学校为在校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做专题的经验报告会,通过积极“共情”让该同学感受到择业困难不是个例问题,而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瓶颈期。工作室希望通过分享个人以及周围同学择业成功的案例,帮同学树立择业信心。一名大四的学生因为就业问题遇到一些困惑,为了解决该生的心理困惑,她与该生长谈4个小时,为她引路,帮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并顺利签约大连华信有限公司时,抱着她说:“姜老师,每次看到你,你就是我的正能量。”
为积极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姜虹伊协助制定并出台了《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为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其中推出的“就业导师工程”则是与负责毕业设计的老师合作,将学生近期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困难及时告知家长,希望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实际情况,不要给孩子在就业期施加太大压力。同时在就业摸排中发现有部分同学缺乏就业目标以及存在不想就业的消极想法,对于这些同学,姜虹伊也会联络其家长,希望通过家校共同努力能够让学生在合理职业规划下积极就业。尊重孩子个人意愿并全力配合学校开展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全情投入,安心做增温度提实效的耕耘者
2018至2021年间,姜虹伊的孩子 刚刚出生不久,她克服独自带孩子的困难,努力的投身于工作当中。经常有人和她说:“你总是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孩子。”她微微一笑“学生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在。”
2020年,在支部现有“三微一述”党建工作法基础上,加以凝练、升华,深入实施“五心”微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作为夯实党建根基和树立党建品牌的重点内容。姜虹伊看到新入学的大学生面对着人生地不熟的窘境,只身一人在外求学的种种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于是她积极发动学生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党员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CIT计工青语”设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征集“微”心愿,截止目前解决兑现新生同学包括寝室设备破损维修、防寒保暖需求等各类“微心愿”70余条。组织学生党员定期开展"微课堂"成果展示大会,共计录制微党课20期,组织团员录制“团团微课”48期。疫情期间,“学习强国”平台刊载了学院党支部的先进做法《防控疫情守初心 用“微党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学生党员录制的“微党课”视频上传至长春工程学院易班“优课”平台,供全校同学分享学习,并获评“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优课展示优秀案例”。
身为2020级辅导员,在新生刚入学不久,有一名来自安徽的小刘同学突发急性肠胃炎,在接到学生电话后,姜虹伊丢下熟睡的孩子,一个人开车赶到前卫医院看望学生情况,由于正处疫情特殊时期,医院只能由一人陪护。姜虹伊第一时间做了核酸检测,并在学生住院的3天期间,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小刘同学的日常起居生活。在医院的几天,小刘同学深情的对姜虹伊说:“老师,真的谢谢你,让我在异地他乡也不觉得孤单,谢谢你带给了我家人一样的温暖。“姜虹伊也只是笑笑说:”傻孩子,别客气了,好好养好身体我才会放心啊!”当孩子父母从安徽赶来看望孩子时,孩子已经出院并已经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姜虹伊婉拒了家长的心意,并表示这是一个辅导员的本职工作,自己身为一个母亲,也只是做了一个母亲、一个辅导员应该做的。
由姜虹伊同志牵头制定出台了《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党委关于开展学生党员“五心”微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网上“三会一课”的通知》《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学生党员量化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制度15余项,以制度筑保障,形成工作开展的标准和依据,并扎实推进落实,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