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国,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兼职负责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伏实验室实验员工作。1988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从教33年以来,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教育工作,敬业爱岗,勤奋积极;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师德育人;他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他坚持原则,一身正气;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识他的人,无不赞誉有加,共过事的人,更是为他的人格和事迹所感动,深受师生们的敬爱。
一、信念坚定,情系教育
贾振国老师作为一名有着26党龄的教师党员,热爱祖国,关注时政,紧跟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更能将其与自己的研究领域密切联系,转化为实际问题,在授课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予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在从事教育教学的三十三年里,他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贾振国老师原是电力系教学秘书,并且是教学的骨干力量。2000年,学院组建科技开发中心,因其科研业绩的突出表现,被任命为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出于对教师岗位的热爱,他一直都没有间断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了十多门研究生、本、专科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了大量的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2005年,他毅然辞掉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工作,回到教学岗位担任一名普通教师。很多人不能理解,但这完全是缘于他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和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二、攻关科研,严谨治学
贾振国老师学识精湛,著述丰硕,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持了变频双模节能型变压器风冷控制装置、电气火灾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个吉林省发改委和科技厅项目,并先后三次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他开发了可编程控制器的综合实验仪,对电厂仿真系统进行的三次更新改造,同时还参加了水力发电实验室的物理模拟水电厂的设计等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他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了使承担的每一个科研项目都能达到严格、甚至苛刻的技术指标,他常常夜以继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项目的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之中。
在教学方面,他认真负责,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受学生喜爱与肯定。从教以来,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这是雷打不动的习惯。课堂上他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精辟的分析将教学与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实践结合起来,讲解透彻,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了解了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多年来,学院督导组听课打分都是优秀,系领导说他是教学质量信得过的教师。他还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的教案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环节中,他采用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并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单片机原理》这一课程,他准备了大量的课设题目,学生可自行选择,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注意积累与设计题目有关的知识,为后期课程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也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课设题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他提出了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题目到市场了解所需各种器件的作用、性能,有效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在当时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学生每人一机,48个学时的课程几乎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而他也放弃了自己宝贵休息时间为学生们进行指导,有时甚至实验至深夜。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到他的实验室,通过介绍他的科研项目、成果,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科技项目、竞赛。
他勇于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逆境不馁,积极探索。2003年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07年他又主动承担了长春工程学院科技活动协会指导教师的工作,2018年所指导的学生获“第四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三、德行为先,师爱育人
贾振国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是不断充实自己,他是院里师生公认的知识丰富、科研能力强,但他却总说“我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多年来他坚持凌晨4点起床后游泳一小时,无论春秋冬夏,不管严寒酷暑,锻炼身体更是锻炼意志,人称——“铁人”。每天早上不到6点钟他便已经坐在了办公室,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他便一直在实验室研习、实验。不管多晚离开实验楼,总能看见他的办公室亮着灯,他静得下心,更坐的住板凳,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什么叫做“活到老,学到老”。他的这份踏实、勤奋影响着认识他的每一个人。
他以德立身,用自己的座右铭“正直做人,踏实做事”与同学共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低调内敛,对待后辈,言辞恳切,不吝传授教学经验;对待学生采用不训斥不埋怨、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不训斥、多交流,少命令、多引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入心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于学生的成绩,他不仅仅只看分数,而是着重培养能力与态度,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每当有个别成绩不及格的同学采用各种方式找到他,希望他特殊照顾的时候,都被他婉言拒之门外。而如果学习中有疑问找到他,无论课内课外,他都会随时随地耐心地给与辅导。哪怕是下班后,他也可以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再回到学校。这种工作作风,多年来丝毫未变,他教过的学生都知道贾振国老师是一个即严厉又宽厚的老师,对他更是由衷的敬佩,使得他成为了学生中的良师益友。
担任研究生导师期间,他坚决维护学生的利益,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多出成果,更尊重学生的科研成果。对于学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认真对待,悉心指导,细致修改,哪怕一个错别字或是一个标点符号都标注出来,从不敷衍,更不吝啬分享经验。对于学生成果的署名问题,明确表示要把学生本人放至第一位,更倡导希望其他研究生导师也如此。实验中,支持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动手,不惧失败,对于误损器件的学生从不责罚,而是以此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与问题分析能力。
四、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贾振国老师淡泊名利,一心为教育事业。2002年,他不计报酬,主动帮助电厂仿真教学培训系统进行第一次升级改造,仅安装费用就为学院节省5000余元。2005年,由于电厂仿真实习基地缺少实验人员,他又主动申请、承担起了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任务,所有的工作均由他一人完成。年底,他着手于电厂仿真系统的第二次升级改造,由于系统极其复杂,工作难以开展。是他查阅大量的原始资料,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克服了种种困难,在2006年初基本完成了第二次扩建改造,彻底解决了实习资源不足的问题。
2006年9月,他放弃了若干项拥有高额收入的工程项目,全身心的投入到我院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2007年,学院要求将新合并的电厂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将迁入新的实验楼,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实验室仅有的一名实验教师和部分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实验室的搬迁、恢复及第三次改造工作。那段时间里,他每天在实验室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不仅提前完成了实验室的恢复工作,还将其他几个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也一并完成,比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书上预期的早了整整2个月。
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参观后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而后该实践教学基地被学院作为评建工作的一个亮点展示给了预评专家和省评专家。学院预评结束后,他主动找到了专家们的录音,认真听、认真记,领会专家的意见,结合本学院、本教研室的工作的弱点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迎评促建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他的身体吃不消了。血压持续偏高,高压达到近200。裸眼视力不断的下降,常常看不清楚东西。他说“我的眼睛早晚是要看不清楚东西的,趁我能够看见东西的时候,我要尽我最大的所能,干一些事情,这样我才没有遗憾。”
他是始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他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是啊,他很普通,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很平凡,一心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就是这样一个平凡人,从事教育教学33年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何为教师。他为学生,为学校,为教育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在平凡中铸就伟大,这才是真正的榜样,是时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