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刚同志,体育教研部教师,汉族,中共党员,体育教研部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致力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承担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大学生体育与保健选修课程以及大学生“筑梦课”的教学。
作为战斗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始终秉持“育人育己,教书育人”原则,深化“体教融合”的教学改革。
一、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文化教育以及体育道德教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体育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最佳方式。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要通过运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奋勇拼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强学生对运动的理解,促进对体育文化的认同。为此,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一些体育项目发展史和体育明星的故事,例如,羽毛球球星林丹和李宗伟,他们在球场上代表不同的国家,是针尖对麦芒,球场下确实好朋友,十几年的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巅峰对决,两人虽互有胜负,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奥运大使,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在国际羽坛被传为佳话,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唤起,对学生学习动作,掌握运动技能,坚持运动的持久性以至于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健康生活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张学快乐学习观。
体育教师应该给学生做正确的动作示范和表象训练,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以正确的体育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体验。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呆板”的动作示范,和“说教式”的讲解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运用观看高水平体育比赛视频,模仿不同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动作,形象生动的给学生做动作示范,甚至诙谐的演绎,夸大其技术特点,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运动技术的学习动力,对正确的掌握技术动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利用专项的体育游戏,作为放松活动,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又能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促进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 。
有研究表明,大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会极大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在汗水和笑声中完成一节体育课,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三、守初心,担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与公益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家乡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有一所公益学校, “残疾儿童情暖至亲福利中心”,我的中学同学于明辉校长是中心创始人,我经常去哪里做义工,陪孩子们做游戏和感统训练,2019年5月和2020年10月,我和体育教研部党总支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带着部门全体教职工及家属的爱心,来看望孩子们,为他们送去了大米、白面、豆油,还有孩子们喜欢的零食以及篮球、排球等体育用品,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同时,我们也将以实际行动感召身边的每一个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就是在传递正能量。
2019年3月和9体育教研部党总支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共同参观了通化市杨靖宇将军烈士陵园和四平市烈士陵园,向英雄们敬送了花篮,通过讲解员讲解再次接受一场爱国主义教育。
2020年11月2日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学校组织党支部书记、兼职组织员等基层党务工作者57人到杨靖宇干部学院,有幸参加为期3天的“守初心、担使命”党性教育培训。再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洗礼。
回首26年的体育教学历程,是我的“教书育人”的经历,更是自身历练的过程,“教学相长,育人育己”,此时更加深刻领悟启功先生为毕业生所题赠的词:“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念兹在兹,不日或忘”的箴言。我将继续坚守“为祖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 初心;牢记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