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颖,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吉林省“三八”红旗标兵、长春市创新能手、长春市百名模范女性人物。
从设计师到教师,从系主任到院长,从教授到企业负责人,参加工作以来,王丽颖的职业身份发生了多次改变,不变的是她对建筑设计工作的热爱,是她“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她对培养了自己、并为之奋斗了41年的长春工程学院的深情。
唯有勤奋方才能进步
1981年,王丽颖毕业留校,被分配到了学校的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建筑行业的男性从业者一直多于女性。当年有10个人留校,只有王丽颖一人是女性。这也从侧面说明王丽颖足够优秀。
进入设计研究院,王丽颖从事的是建筑设计工作。当年没有计算机画图工具,所有建筑的设计图都必须手绘,这对设计师的基本功有很高的要求。王丽颖除了在业余时间苦练基本功,在工作中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别人都愿意接简单的工作。只有她专挑别人不愿意接的“难活儿”,越难越好。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王丽颖从没在12点前睡过觉。在一次次挑战“难活儿”的过程中,王丽颖的绘图能力提升迅速。后来普及了计算机绘图,王丽颖依旧没有放弃手绘。即便是现在,王丽颖依旧能在项目谈判中随时根据甲方要求,现场手绘修改图纸,绘图功底可见一斑。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几年后,王丽颖就被提拔为设计室主任。除了日常的设计工作,王丽颖还需要参加项目谈判、竞标等工作。在竞标工作中,有一项流程叫做“讲标”。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参加竞标的企业讲述自家企业如何实现甲方的要求。在讲述中还要体现自家设计院优于其他家的方面。可以说,“讲标”对于甲方选择哪家设计院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竞标成功,王丽颖针对“讲标”做足了功夫。如何最大程度满足甲方的需求,如何成功展示自家的优势和实力,如何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停顿都反复推敲。慢慢地,王丽颖在“讲标”方面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当时,吉林省有两百多家设计院,很多设计院在竞标时都专门请王丽颖去“讲标”。
通过11年的不懈努力,王丽颖在建设设计行业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本以为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是,另一个选择摆在了她的面前。
唯有真诚才能育人
1992年,由于学校工作调整,王丽颖从设计研究院调到了建筑系,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承担六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虽然,在设计研究院做设计工作的时候,王丽颖也有过兼课经历,但是做专职教师和兼课教师差别还是很大的;同时承担六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压力更大。为了讲好课,王丽颖将所有的个人时间都花在备课上,她发现建筑行业的技术和理念更新很快,但是建筑专业的教材相比行业发展实际有些滞后,于是她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心撰写教案,把建筑行业最近的技术带到课堂上。她拿出了自己当初准备“讲标”时的劲头,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延伸,将每一门课都与实践紧密结合,切切实实将“应用型”引入课堂教学。每门课程的教案都被她从薄讲到厚,又从厚讲到薄。“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王丽颖追求的目标。
在课堂上教书,在课堂外育人。王丽颖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知识,还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建筑系有一个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好几门课程都不及格,毕业无望,于是想要退学。王丽颖知道这个情况后,和这名同学进行了深谈。王丽颖告诉他,作为一名年满18岁的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人,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不能这么早就放弃自己。王丽颖鼓励他戒掉游戏、帮助他补课、带他做毕业设计,最终这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在上海找到了工作。
建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有极端的抑郁和自卑倾向。王丽颖了解情况后,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由自己实行一对一的跟踪式的矫正管理。像一位母亲那样,一直在生活上对他进行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心理帮扶。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期,王丽颖一旦发现该生情绪有异常表现,便立即放下手头其他工作,找该生谈心。有时候,王丽颖通过带他参加学术交流的方式,长时间与其进行沟通,通过心理疏导来矫正、缓解其精神压力和极端情绪。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这名学生的心态有了极大的转变,已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了。
有的学生家庭困难,王丽颖就在自己的项目中为他安排勤工助学;有的学生毕业了没有钱买火车票,王丽颖就自己掏钱为他解决困难;有的学生没有找到工作,王丽颖就帮助他联系就业单位……对待学生,她始终保持着诚挚的爱心,倾注满腔真情。
唯有改革才能发展
在学院工作的20多年间,王丽颖的职务从建筑系副主任、到建筑系主任、再到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兼任党委书记,头衔越来越大,她所要操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王丽颖在学院深入推行“老带新”机制。每当有新教师入职,学院都会委派一名有资历的老师担任新教师的“师傅”,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予以指导。新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还要经过试讲才能真正的走上讲台。确保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加强了队伍的梯队建设。
为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王丽颖大胆的将企业引入校园,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建筑设计专业是一个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是很好讲好专业课的。同样,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也很难被用人单位认可。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老师积累了实践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育人能力和育人质量。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王丽颖带头开展科研工作,作为科研项目主持人,获得5次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先后主持完成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交通厅、吉林省发改委等纵向科研项目多项。2016-2020年,王丽颖带领团队完成横向科研项目超千万。王丽颖长期开展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尤其在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方面为吉林省建筑节能事业做出了贡献,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王丽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育人事业和学院建设之中,带领建筑与设计学院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本以为职业生涯就此度过,没想到已过知命之年,她又迎来新的挑战。
唯有担当才能成就
2018年,学校设计研究院的经营状况非常不好,面临被收购的命运。王丽颖临危受命,又回到了她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地方,担任设计研究院院长。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的进行内部整顿,合理调配工作岗位,引入新的经营理念,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让员工有项目可做,王丽颖首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带到了设计研究院。同时,她带领员工走出去,利用自己熟悉高校的优势从高校的项目入手,争取施工项目。在王丽颖的努力下,设计研究院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为了提升员工士气,提高队伍的凝聚力。王丽颖自费修建了员工活动室,让大家有一个活动、交流的场所。另外,她还在设计研究院内部组织了各种比赛,台球比赛、克朗棋比赛、飞镖比赛、跳绳比赛。在年末,她又组织了年会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让整个团队团结了起来,设计研究院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2021年,学校机构调整,成立建筑学院,与设计研究院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对建筑学院与设计研究院未来的发展,王丽颖有很多的设想。年届60,在新的岗位,王丽颖已准备好再出发!
王丽颖在总结自己的工作时曾写过这样的话:“我们既要想到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更要想到有十分的耕耘并不一定有十分的收获。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去耕耘,因为人生的季节是不等人的。”王丽颖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在设计行业、在讲台上、在管理岗位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温柔女性身上的坚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