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遇见最好的自己

文章来源:《长春工程学院报》  作者:宋艳爽 2016年01月01日 16:14 点击:[]

杨成德是我校土木工程学院2011级学生。即将告别四年大学生活,杨成德这样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一段让我感动的青春岁月,我遇见了最好的那个自己。”

任课老师史慧云说:“杨成德可能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但却始终是最肯努力的那个。”

当有的同学忙于谈恋爱、打游戏时,杨成德更喜欢待在结构实验室,和研究生学长们一起做课题,也喜欢听一些专业讲座,了解专业前沿动态。他参加了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担任了培训班班长。

四年的生活,在学习之外,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习经验交流会;为新生做入学教育,开办励志讲座;做客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大家分享他的的大学生活;还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为学风、教风一体化工程进言献策;积极参加与俄罗斯南俄国立大学的文化交流会,展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杨成德配合学院、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工作,认真、投入、负责,不断的工作历练让他更加成熟、自信。

四年大学,他收获了一串串硕果、一项项荣誉:他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他被评为长春市十佳大学生、校十佳大学生、校十大优秀青年学生、校园之星、学生干部标兵。
               
 

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杨成德是一个普通且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家境的贫寒没有让杨成德抱怨不满,自暴自弃,反而促使他在追求未来的路上充满动力。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从她那里,我学会了很多。我一直告诉自己,没雨伞的孩子,必须奔跑。贫穷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杨成德的记忆中,他的母亲似乎从没穿过一件像样的好衣服,母亲却从来没有过怨言。杨成德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孩子的家庭,支撑起来也就显得更加的艰辛。从小到大,杨成德不跟任何人攀比,少年的他虽不知道该怎么去努力,却认准一定要刻苦地学习,回家后多帮着母亲干活儿。  

大学期间,杨成德当过服务员,也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甚至还当过建筑工人。大学的三个暑假里,杨成德都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打工。七月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在身上,杨成德跟在父亲的身后,给他打下手,晚上收工时,杨成德的双手有十几个水泡。几天下来,杨成德的手便被磨掉了一层皮,紧接着就长出了厚厚的茧子。大学前三年,通过勤工助学,杨成德共挣得生活费39000余元,获得各类奖学金17400元。
   
“每每看到父母斑白的双鬓,想到父母的这一辈子,就这样为自己耗尽心血,我的心都一阵一阵的抽搐...”杨成德也暗自发誓,一定要尽快自立,早日减轻家庭的负担。20145月,当大四的一些学长还在为工作发愁时,大三的杨成德就与中建八局签约工作,成为了公司的准员工。  

                 

朝霞辉映夕阳 ,做个有情怀的青年


   2013
年,在一次帮扶社区活动中,杨成德认识了七十多岁,家住朝阳区抚松路的内蒙籍孤寡老人常勇义。无儿无女也没有老伴的老人已经一个人生活快三十年,如今每月拿着200多块钱的低保,艰难的生活着。当杨成德第一次去老人那,看到那个简单到有些寒酸的家,看到被火熏得发黑的墙壁,发着微弱灯光的老式电灯,一张破烂的床,一台老旧的收音机时。杨成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帮助这位饱受磨难的老人。

老人屋里光线昏暗,杨成德便用明亮的节能灯,换下原来的老式电灯,给黑黑的墙壁贴上白净的壁纸。窗户透风,杨成德便钉上塑料布,阻挡刺骨的寒风。杨成德还为老人换掉了他那个已经不太灵光的老人机,方便老人和外界联系。可是做完这些,杨成德还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后来杨成德才明白,原来那块空缺是心灵上的关怀。杨成德开始带上周围的同学,一起去看望老人,听老人讲述年轻时的故事,也说说他们大学的生活。中秋节,杨成德就跟老人一起吃月饼,看月亮,听老人讲家乡的故事;元宵节,杨成德就跟老人一起生火,煮元宵,一起看元宵晚会。春节在家的杨成德也未曾遗忘老人,早早的给老人打电话拜年,听着老人乐呵呵的笑声,杨成德从心里感到了温暖。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变奏曲,杨成德的青春之歌洋溢的是自强不息、健康向上、充满温情的音符,伴随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上一条:润物无声 ——长春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剪影

关闭

热点新闻更多>>

网上看校报更多>>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平大路395号 电话:0431——85711298 邮编:130012
版权所有:长春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